2 吴语中的苏州方言(石汝杰、王稼句)

吴语区范围内,各地方言很有差别,可以分为太湖、宣州、台州、婺州、处衢、瓯江六个大区;太湖大区还可分为苏嘉沪、常州、湖州、杭州、临绍、宁波六个小区,即使在苏嘉沪小区内,方言也还有所差别。一般认为,苏州方言的范围包括苏州城区(即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工业园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在这个范围内,也有地理上的语言差异,苏州城里人习惯上将城区以外的方言称为“乡下口音”,可见城里话与“乡下口音”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并不完全与离城的距离远近成正比,如相城区的湘城、北桥远在最北,与常熟、无锡交界,语音与城区非常接近;而葑门外的语音却迥然不同,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大荡里的土音很重,属于典型的“乡下口音”;吴中区的东山、西山口音较硬,称之为“山浪闲话”,也就没有吴侬软语的甜糯了。

继续阅读

发表在 苏州文化概论节选 | 标签为 , , | 留下评论

1 吴语的形成和状态(石汝杰、王稼句)

古今语言都有方言的地域差异,人们也很早就认识到方言的存在,《礼记·王制》就说:“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王充《论衡·自纪篇》更认为“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正确地说出了经书难懂的原因,一是古今语言有历时的变化,二是又有共时的方言差异。

汉语包括七大方言,即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吴语大致分布于江苏长江以南的常州、无锡、苏州,包括镇江的丹阳、南京的高淳,长江以北的南通、海门、启东、如东、靖江,上海全境,浙江除淳安、建德、苍南、平阳之外的地区,以及江西的上饶,福建的浦城北部。安徽的铜陵、太平说宣州吴语,但宣州吴语受到江淮官话的严重渗透。吴语使用人数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仅次于官话使用人数,属于汉语第二大方言。

继续阅读

发表在 苏州文化概论节选 | 标签为 , , , , , , , | 留下评论

沪语网:苏州电视台施斌聊斋节目主持人施斌和苏州闲话网站负责人钟意专访

继续阅读

发表在 媒体动态摘录 | 标签为 , , , , | 留下评论

超市也有吴侬软语 苏州话美人音更得人心

名城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钱骏)最近苏州公交车上用吴侬软语的苏州话报站在网上热议,呼声颇高,大部分乘客表示”听着这声音真是倍感亲切”。今天(8月17日),记者了解到苏州话报音在苏州一些大型超市也有出现。

为了方便市民采购心仪的商品,即使提供信息,舒缓市民的心情,大型的超市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广播,而在苏州几家大型超市中,除了正常的普通话导购服务,也出现了苏州话播音,让前来购买商品的市民倍感亲切。

现在负责超市广播的一般为女性,甜美清新的声音轻柔的问候着每位顾客。悦耳的音乐,温柔的问候,不少市民就很喜欢商家这种播音服务的方式,尤其是在普通话基础上增加了苏州话广播,保证大家正常消费的同时更是拉近了其间的距离。不少网友表示,”虽然没见过人也不认识她,但是她的声音很好听,非常悦耳,相信经常去超市的人都会听到。”

发表在 媒体动态摘录 | 标签为 , | 留下评论

公交报站首秀“苏州话”

查看来源:名城苏州

昨天起,苏州市在游1、游2、游3、游4、游5路及公交1路共6条线路上正式试运行苏州话语音报站,引来了多数本地老年乘客的叫好声,觉得自然、亲切。而许多新苏州人因为听不懂苏州话,觉得无所谓,可有可无。当然,也有新苏州人强烈支持的,甚至还跟着语音报站后面学说起了苏州话。

昨天中午,记者在饮马桥公交站台乘上了一辆开往火车站的1路公交车。车辆刚启动,就听到广播里传来了用普通话说的提示语:”前方停靠观前,下车的乘客,请做好准备。 “紧接着,广播提示语又用苏州方言说了一遍。

继续阅读

发表在 媒体动态摘录 | 标签为 , | 留下评论

公交车试行苏州话报站

发表在 媒体动态摘录 | 标签为 , ,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