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苏州话报站”建议引发论战

查看来源:名城苏州

最近,随着轨道交通一号线进入工程收尾,有市民建议今后增加苏州话报站。这个建议在网上引发热议,并引起”保护苏州话”、”保卫苏州文化”的激烈讨论——

□本报首席记者 周 倜

横贯苏城东西的轨道交通一号线进入工程收尾阶段,最近,不少市民特别是”老苏州”对今后一号线正式运营后报站名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在常规的普通话和英语之外,增加苏州话报站名,以体现 “苏州特色”。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接到数封这样的建议信。苏城一些网站论坛里有关此话题的讨论如火如荼,不少人还将其上升到”保护苏州话”、”保卫苏州本土文化”的高度,从而引来了更多口水纷争。

轨道交通一号线是不是要增加苏州话报站名?据了解,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调研,尚无结论。从事方言研究和保护的苏州语言学家汪平并不赞同增加苏州话报站名。对网上种种争论,他认为,方言、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苏州本地人应以更开放的心态看待新苏州人、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外地方言和外来文化。他同时建议政府应重视协调这三种城市不同族群的关系。

网帖提议增加”苏州话报站”,网友一边倒支持

6月30日下午,一篇题为《难怪苏州文化要没落!》的文章发在”西祠”苏州论坛上,截至发稿时,吸引了近2000次点击和60多条跟帖留言。同样内容的帖子也发在”苏州19楼”等论坛上,吸引了大量人气。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要不要在轨道交通一号线上增加苏州话报站名的两封建议信,信的作者是两位市民,一人觉得有必要,另一人看法相反,轨道交通公司在其中一封信后进行了回复。轨道交通公司在回复里称,出于某些站点间行驶时间短、国内大多数地方未引入方言报站、苏州不同区域(如吴江与古城区)发音存在差异性等三个原因,暂时不考虑用方言报站。两封信和回复原本发在苏州政府网的”公众监督”栏目下,被网友CSSD转发到”西祠”上。网友CSSD并回复该帖说,轨道交通公司对苏州本地居民的”民意”置若罔闻。网友”觅渡桥畔”留言:苏州话报站名有利于增强苏州文化的魅力,吸引游客。

这篇帖子的60多条回复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增加苏州话报站名。还有网友发起网络投票,在161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146人支持增加苏州话报站名的。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处理群众来信的工作人员刚调来,在没有向上级汇报的情况下,擅自对群众来信做出不恰当的回复,已经受到内部批评。该人士强调:”轨道交通一号线正式运营还有一年,要不要在普通话和英语之外增加’苏州话报站’,公司正在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目前没有结论。

议论超出话题本身,变为不同区域文化之争

就像发帖者CSSD的文章冠以”苏州文化”这样一个大题目,跟帖网友也大多从文化角度发表观点,该话题的讨论已变为苏州话与普通话之争,苏州话与外地方言之争,甚至上升到苏州文化与外来文化之争以及保卫苏州本土文化的层面。

2日下午在”西祠胡同”苏州论坛里,仅首页就有12篇关于苏州话、苏州文化的讨论文章。一方面,有苏州本地网友或发帖或回复认为,外来人员应学会讲苏州话,努力融入苏州社会,真正成为苏州的一份子;另一些苏州本地网友则感叹苏州话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另一方面,有些外来人士发帖或回复,指责苏州本地人有文化优越感,心胸狭窄,看不起外地人,等等。

任何一派观点的发帖或回复都很快引起不同意见者的反驳,相关讨论热闹非凡,使关于苏州话、苏州文化的帖子备受关注,点击量少的也有两三百个,关注度高的一两天点击量就高达数千,讨论最后往往变成争执,不乏恶语相向甚至是地域歧视和攻击。

报站不是保护苏州话良策,关键在转变观念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市语言学会会长汪平在2003年,做了一次关于”普通话和苏州话在苏州的消长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当时70%的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中,普通话已取代苏州话成为运用更自如的交际工具。对要不要在轨道交通一号线增加苏州话报站名,这位从事了几十年方言研究和保护的专家,观点却与网上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声正好相反。

汪平说,网上的热议说明苏州人对家乡方言、本土吴文化”守土有责”的意识很强,是好事,但轨道交通一号线是公共场所,加上一些站点设置的特殊性,他不赞同增加苏州话报站名。”语言本质是交际工具,有功利性。在官方场合、正式场合、公共场所应讲交流更方便的普通话,但在个人生活中、非正式场所、家里可以多讲苏州话。”

他认为,增加苏州话报站名并不是保护苏州话的好办法,保护工作更应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2008年,他主持了苏州方言数据采录,采录到数据进入国家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永久保存。此外,市语言学会正酝酿与教育部门合作,从培养兴趣角度向中小学生推广苏州话。”苏州话说得越来越少的一个关键,很多地方如学校缺少说苏州话的氛围,学生即使回到家也习惯说普通话。其实,课上应该说普通话,但课后、家里、平时可以说苏州话。这种观念现在需要转变。”

专家呼吁苏州人开放心胸接纳不同文化碰撞

对于网上热度很高的苏州话与外来方言、吴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争论,汪教授表示,苏州是一座新兴移民城市,新苏州人、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外地方言、外来文化与苏州话、吴文化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苏州本地人应以开放心态看待、接受这种正常现象。各种语言、方言及文化没有优劣之分,鄙视、攻击外地方言和外来文化的行为是狭隘的,”可以鼓励外来人士学讲苏州话,但要建立在他们自己想学的基础上,任何外来压力只会造成激烈的反作用”。

随着苏州城市化进程,今后外来人口在苏州总人口中的比例势必会进一步上升。汪平提醒,网络声音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苏州本地人与新苏州人、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上,政府以及媒体都有责任做好沟通和协调,这样才能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

此条目发表在媒体动态摘录分类目录,贴了,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